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跨越2000多公里!三尺讲台续写闽宁山海情!

时间:2023-11-22
来源:原州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日,记者来到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三年级(3)班,支教教师施雪香正带领学生们拍着桌子、打着节拍朗诵古诗。

今年是施雪香执教的第31年,她告诉记者,宁夏气候干燥、饮食习惯不同等问题给了初来乍到的她一个“下马威”,带来了身体上诸多不适。随后投入教学工作中时,学生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较差等问题也让她“伤神”许久。但困难并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定。

“这里的学生天性淳朴,但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沿用福建的教学方法会适得其反”。她意识到学情变了,教学方法必须随机应变。于是她花费大量时间了解和掌握本地学生的水平层次,逐渐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因材施教,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在三年级(1)班,一堂精彩的数学课正在开讲。支教教师裘美雅不拘泥于课本,创设课堂情境,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和场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裘老师的课幽默风趣,课后也会认真负责地给我们辅导,我们之间相处地像朋友一样。”课后,学生卜芯彤告诉记者。

对于裘美雅来说,这场支教“蓄谋已久”。自2018年起,她就萌生了想去支教的想法,但由于工作繁忙,始终没有踏出这一步。今年,她终于如愿以偿,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支教。

“我深切地感受到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希望能用一年的时间,把福建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带给这里的老师们,把所学知识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的力量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这是裘美雅奔赴宁夏支教的初心,也是使命,更是一种情怀。

说起对宁夏的初印象,高雅和其他几位老师笑着,用带有闽语腔调的普通话说道“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艰苦、恶劣,相反这里的校园环境非常漂亮,老师们很热情,孩子们也纯真可爱。”

说罢,她便笑容满面地掏出一块巧克力。她说这是学生舍不得吃,硬塞到她口袋里的。虽然她一个劲儿推辞,但还是抵挡不住学生的热情。

适逢课间,学生们激动地涌上来,热情地拥抱着支教老师高雅。记者问道“你们喜欢高雅老师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孩子们说,高老师上课时严肃认真,大家都精神抖擞,挺直腰板认真听课。课后他们总是围着老师问长问短,期待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她一直在用心用情地对待学生,孩子们也因生活在她的班级里而感到幸福。

前日,支教老师们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场“大雪”。对于北方人来说,这点雪不足为奇,却让南方人大饱眼福。老师们欣喜极了,在操场的积雪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里面写着“长乐”和“宁夏”,这既是支教老师们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又是闽宁深厚情谊的见证。

援宁支教不光要带好学生,还要为宁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于是,青蓝结队,带好徒弟,他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合力寻找解决方案,把教学方法和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三营镇第一小学副校长马蒙表示,支教老师们经常把福建优秀的教学案例和个人的教育经验分享给本地老师,为教育教学不断注入新思想、新活力、新动力,也逐渐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为什么她们很快爱上了这里?是淳朴的人们,是日常的感动,让她们真正爱上了这座小镇,更加坚定了扎根一线支教的信念。学生们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苹果、巧克力等分享给老师,将一颗最赤诚的心、一份沉甸甸的爱捧到了老师面前;天黑打不到车时,司机得知她们是从福建过来支教的老师,免费载她们一程......这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正是对闽宁情深的最好诠释。

据悉,20多年来,福建省先后选派近300名教师前往宁夏原州区支教,助力当地教育发展。今年9月,共有11名来自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马尾区的教师接过闽宁对口协作的接力棒,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原州区,走上三尺讲台,共同续写闽宁“山海情深”。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悠悠闽江到巍巍六盘,时间、空间都在转变,但是教书育人的初心不会改变,两地深情的教育故事还在续写......(记者:张雨薇 赵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