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原州区寨洼村:借林生“金” 山绿民富

时间:2024-06-25
来源:原州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仲夏时节,来到原州区河川乡寨洼村,梯田环绕,满眼翠绿。郁郁葱葱的杏林遍布山坡上,金黄色、橙红色的杏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

“一到节假日,我们的鸡根本都不够卖,有果、有鸡、有蛋、有药材,还有蜜,一年能赚个三四十万块钱。”村民古正锋笑着说。在寨洼村古龙寨的杏林里,成群的生态鸡或悠闲散步,或低头觅食,十来个蜂箱整齐排列,蜜蜂进进出出,嗡嗡作响。古正锋父子俩正商量着,如何让大面积丰收的红梅杏卖个好价钱。

寨洼村党支部书记古兆金告诉记者,以前的寨洼,满山都是光秃秃的,也很少见雨水,粮食产量低。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寨洼村一共退了4480亩陡坡地,开始年年植树造林,山桃、山杏、柠条等适宜树种,逐渐成了大山生态恢复的“主人”。

土地增绿的同时,林业如何增效?农民怎样增收?“当时退耕还林就想着积极响应嘛,看着红梅杏效益不错,我就和支书尝试在山杏的基础上嫁接了红梅杏。”2018年伊始,古正锋拉着古兆金上山,两人拿着买来的红梅杏枝条,开始给山杏树“换头”。

“第一次嫁接,心里没底,试了两三亩,没想到长得还不错。”古正锋说,到了第二年,他和古兆金又承包了200亩荒山地,全部种上红梅杏,第三年挂果后,放到网上一斤卖10多元,红梅杏从山沟沟直接“飞”向全国。

在致富能手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寨洼村的红梅杏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现在已有560亩。乡上每年还会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嫁接、修剪,并采取统一包箱、统一销售的方式保障红梅杏销路。

林上有果,林下的空间怎么利用起来?经过多方考察学习,林下养蜂、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新模式都被古正锋和古兆金“请进来”付诸实践,种板蓝根、种苜蓿、种红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红花种植取得了成功,一公斤的价钱卖到了150元,由中药公司“订单式”收购,还能给村集体分红,这让古正锋更坚定了信心。今年他又试种了53亩小茴香,白天忙地里的活,晚上就在手机直播间听“土专家”讲种植技术,预计今年一亩地收入在2000元左右。

山上红梅杏,林下小茴香,再加上沟底的洋槐树,接连不断的花期又让林下养蜂水到渠成。“今年我又把养蜂规模增加到了200多箱,已经产了800斤蜂蜜了,预计年底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古正锋说。

如今,寨洼村林上有果、林下种药、花间养蜂,遍地“溜达鸡”,可谓荒山披绿、山绿民富。靠着百亩芍药、千亩红花、万亩牡丹,寨洼村上演着“四季有景”的鲜花“接力秀”,也带动了“四季有客”的乡村游,村子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宁夏旅游特色村”。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5677元。

“20多年的植树造林让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个干旱山区的村民深刻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眼下,古兆金琢磨着,把山上的4000多亩老山杏逐步改良嫁接红梅杏,让山林再“生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原州区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实施“以林养林”“以地换林”优惠政策,加快山林权改革、放活林地经营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借绿生金”。今年原州区林下养禽达12万只,林下养蜂5000箱、林下中药材种植2500亩,切实让人民群众从山林中获益。(来源:原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米婷 赵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