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盘山到武夷山,从黄河之畔到闽江之滨,在闽宁协作的深厚情谊中,一批又一批原州籍务工人员奔赴福建,在新的岗位上开启了他们人生的新征程。他们的故事,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闽宁协作和就业帮扶成果的生动体现。
贴心服务架起就业“连心桥”
自劳务协作开展以来,原州区持续优化服务体系,为务工人员打通就业绿色通道。目前,原州区在福建共设立劳务工作站4个,与福建相关县区签订劳务框架协议5份。今年已对接访企15家,拓展就业岗位1000余个。
资料图
在劳务输送过程中,原州区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提供路途餐等用品,购买“铁杆庄稼保”意外伤害保险,安排专人“点对点、一站式”集中护送,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一站式”就业服务。
原州区炭山乡的沙小斌便是受益者之一。2022年10月,他从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刻苦学习,如今,他已经从普通员工晋升为储备组长,每月拿着6000多元的工资,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能帮衬家里。
“毕业之后我就被分配到了这里工作,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我会珍惜机会,继续努力。”沙小斌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暖心保障打造温暖“第二故乡”
在原州籍务工人员奔赴福建开启新生活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障,让异乡成为温暖的“第二故乡”。
福建出台专项政策,对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宁夏籍务工人员给予岗位工资补贴和一次性交通补贴。企业则在食宿、关怀、职业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对遇到困难的员工给予及时帮助。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为原州籍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宿舍、餐食补贴,并设立员工关怀基金。针对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企业通过组织培训、文化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和沙小斌一同入职的原州员工,如今大多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工资也不断提高,真正开启了幸福的新生活。
张有明的成长轨迹颇具代表性。2019年,他以普通员工的身份进入飞毛腿集团,凭借对自动化技术的热爱与钻研,成功转型为技术员,并逐步晋升为制造工程中心ME技术员。“只要有能力、肯努力,就有上升空间。”张有明这样鼓励更多家乡的伙伴来闽发展,只要有技能就会有更好的岗位、更优质的薪酬待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硕果盈枝实现协作“多方共赢”
在两地协同推动下,闽宁劳务协作成效斐然。2021年至今,原州区通过“点对点”方式累计向福建输送务工人员164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01人),且规模逐年递增,人均月收入达5500元以上。众多像沙小斌、张有明这样的原州籍务工人员在福建扎根成长,生动诠释了“输出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闽宁劳务协作成效。
今后,原州区将不断强化闽宁劳务协作力度,建立良好沟通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持续加大访企拓岗频次,实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和直播带岗活动,精准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实现技能提升和用工需求的“双向奔赴”,以劳务协作新成效共绘山海情深新篇章。(来源:原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梁雪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