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推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原州区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14
来源:原州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盛夏,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姚惠公路风景优美、自然和谐,成为乡村一道绿色风景线。这条公路不仅实现了路美、景美,而且解决了姚磨蔬菜采摘园区、万亩冷凉蔬菜基地道路不便、蔬菜外销难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组发展蔬菜种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原州区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交通支撑。
        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扶贫路使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有力推进了惠民实事落地开花,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十三五”以来,原州区累计投入资金14.47亿元,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持续推进精准脱贫的先导工程,紧抓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机遇,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实践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双四(四坚持、四同步)”模式和“五+”(“+产业”“+脱贫”“+旅游”“+特色镇”“+精品路”)模式,成为六盘山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先进典范。2017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18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命名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姚(磨)惠(德)公路被自治区文明办、交通厅评为2019年度宁夏“最美农村路”。
        “双四”模式驱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水平
        统筹规划、多元投入,同步建好农村公路。原州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全局统筹规划,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其中使用扶贫涉农资金及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共2.8亿元,修建行政村主干道19条114公里,扶贫村组道路35条170公里。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资金4000万元,修建乡道16.4公里。
        建章立制、依法治理,同步管好农村公路。全面推行区、乡、村三级路长管理制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5+2”巡查制度,坚持每天开展不少于4小时的路巡路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公路侵权行为,每年专职路政人员路巡路查不少于220天,确保路政案件的查处率100%。开展系列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强化部门联动,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全年路面治超投入人力均在1200人次以上,检测车辆逾1000辆,车辆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  
       健全体系、全面规范,同步护好农村公路。科学合规修订完善了《原州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原州区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原州区农村公路养护目标任务考核评定标准》等制度,为公路养护工作保驾护航。按照养护工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用工的要求,采取两级管理、三级承包养护模式,对县道及重点乡道采取专业化养护;对村道采取补贴资金承包养护的方式,将责任主体划归公路所属乡(镇)负责管理;组道由村委会负责管养,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将养护管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了政府支持的长效机制,保证了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同时加强养护设备更新,年配备养护车辆12辆、挖掘机2台,贮备融雪剂106吨、防滑砂1444立方米,为冬季保畅提供了有力保证。
        城乡一体、普惠民生,同步运营好农村公路。充分利用城市公交辐射带动周边,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乡村客运站11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02个。鼓励企业参与农村公路运输,对客流稳定的79条班线由企业自主经营,日发班车203次;对需求不大、客流较少的行政村线路通过政府定额补助鼓励企业经营,实现了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目标。创新“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全新模式,开通农村客运信息服务平台“全微通”,安装“全微通”站牌61个,当地群众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预约最近线路的客车,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出行难、在校学生往返乘车难、城乡产品流通运输难、游客乡村旅游乘车难的问题。
“五+”模式驱动,“四好农村路”增效宜
        “产业+”。因地制宜将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与道路的修建和提档升级相结合。依托中黑公路、银平公路、固胡公路,建成彭堡、头营3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冷凉蔬菜沿着畅通的公路直达沿海城市和港澳、东南亚的餐桌,冷凉蔬菜种植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以上,全区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21万亩,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2019年对张易镇毛庄、王套、上滩等农村公路进行改造提升,张易镇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客车全覆盖,改善了当地3万名群众的出行条件,助推了张易“葫芦河产业带”和“乡村旅游环线”发展,促进了沿线毛庄、王套、上滩、田堡马铃薯种薯基地,田堡千亩红树莓基地产品种植、外运、销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脱贫+”。要想富,先修路。2019年原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164元,是2010年的3倍,通过改善交通进而增加收入占比近25%。交通建设工作极大的推进了脱贫攻坚,经过2014年至2019年五年的脱贫退出及动态调整,脱贫24833户95156人,贫困村脱贫出列110个,现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823户13241人,贫困发生率从33.2%下降为0.68%。原州区进入减贫力度最大、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最高的时期,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旅游+”。路畅旅游兴,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完善农村公路绿道、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慢行交通体系,在路侧设置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环境基础设施等,提供停车、休憩、观景等服务。须弥山石窟景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遗迹,以前受道路交通条件限制,景区每年的游客量只有两三万,自扩建须弥山至火石寨景区公路、改造提升中黑公路后,游客逐年递增,2019年须弥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80万元。
“特色镇+”。坚持把美丽村庄建设同“四好农村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规划到实施,从落实到检查,由点到面,向四周辐射,在靓化美化沿线村庄的同时,对连接村庄的公路也一并进行改造提升。先后改造了张易镇、黄铎堡镇、三营镇等9个小城镇,建成了头营镇石羊、陈沟、柯庄等30个美丽村庄,配合小城镇和美丽村庄建设修建农村公路96公里,硬化人行道19.5万平方米,道路畅、环境美、乡村振兴基础不断牢固。
        “精品路+”。加快道路提档升级建设步伐,对原有114公里四级单车道改造提升为三、四级公路双车道。全面实施GBM工程126公里,美化了路域环境,提高了公路的抗灾能力。完善公路配套设施,对交通安全设施和客运配套设施采用“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的“三同时”标准进行建设,共建成特色路、精品路19条114公里。这些道路的建成,树立了品牌,形成了样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现在公路通了,人们的信息灵了、收入逐年增长,也讲文明了。”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村民罗军说。近年来,原州区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像一条条血管,滋养了村庄,催生着乡村的“蝶变”,全力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