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脱贫路上“蔡川模式”炼成记

时间:2019-12-06
来源:宁夏日报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全村家畜饲养量过万,年人均收入过万元。”12月1日,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村党支部书记马金国看着账本,算着一年全村收入情况。  

时下正值冬季,蔡川村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忙着喂牛羊,村干部入户登记收入,移民点实施旱厕改水厕工程。

“村里大变样了。”马金国自2007年回到蔡川村,12年来见证了蔡川村脱贫致富,村民生活由苦到甜的变化。2016年,蔡川村脱贫出列后,村民彻底摆脱了贫困的枷锁,养殖产业壮大,水电路通到家,群众腰包鼓起来了,生活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困难日子不堪回首

蔡川村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云雾山下,乘车从固原市区至蔡川村需要1个多小时。

2007年以前,蔡川村90%的村民没有手机,全村只有两三辆二手车,全村80%的村民住在窑洞,仅有的几间房屋还是土坯房。住窑洞,喝苦咸水,种地看天,耕地靠苦干,村民的日子一贫如洗,上访闹事时有发生。

“几个自然组的路不通,照明电是低电压,连灯泡和鼓风机都带不起来。”马金国回忆说,当时,蔡川村7个自然组没有机耕地,全是陡坡地,村民靠种春麦、豌豆、胡麻等农作物勉强维持温饱。

当年,蔡川村只有170多头耕牛,1000多只羊,大多人家没有耕牛。

“政府实施母牛补贴项目,养殖3头基础母牛补贴500元,还是没有一户养。”马金国说,日子过得困难,村民想买牛也没有资金。

“村里养殖3头牛的大户没有一家。”今年67岁的杨启贵说。 

缺少好的副业,没有支柱产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出门靠走,通讯靠吼”是早期蔡川村村民的生活状况。

破釜沉舟谋致富

2007年,马金国被选为蔡川村村主任,他变卖房产、转让生意,筹资30万元回到老家,下决心一定“不负众望”,带领村民脱贫。      

做生意多年,马金国非常清楚,想要村民富起来,关键是产业和资金。   

2008年,马金国创办蔡川村首家养殖合作社,联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固原市分行,以合作社担保的形式帮村民贷款,解决他们发展养殖缺资金的问题。     

贷款发展养殖,对于过惯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蔡川村民来说还是头一遭,很多村民没有信心,尤其上了年龄的人,担心贷款养牛的钱打了水漂怎么办。

“祖辈没有贷过款,也不敢贷款,担心没有产业还不上,给原本的穷日子增加负担。”马金国说,穷怕了的村民,贷款发展产业时,“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颇多。   

“我把住宅、出租车和商铺都卖了,你们贷款养牛亏了,有合作社抵偿,我负责偿还。”马金国拍着胸脯给村民保证。  

“想一下子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太难了!”2009年,在马金国的再三保证下,全村只有14户村民贷了款,贷款总额17万元,打破了蔡川村产业贷款零的记录。       

当年,买一头牛3000多元、一只羊价格300多元。拿到贷款后,马金国担心村民将贷款用于其他方面,及时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监督他们必须用贷款购买牛羊发展养殖。   

“一年下来,户均赚8000多元,14户村民提前一个月连本带息偿还了贷款。”马金国说,当时村民攒了几年的家底也就几千元,养牛一年就赚了几千元,是种庄稼收益的几十倍,许多村民都动了心。银行见村民信用度好,也扩大了贷款额度。    

2010年,蔡川村贷款户增加至45户,贷款86万元。村民从贷款发展养殖尝到了甜头,在全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此后,蔡川村的贷款户越来越多,贷款金额越来越大,单笔贷款从5000元涨至8万元。养殖产业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年收入12%的速度增长。    

2014年,蔡川村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固原市分行评为金融贷款信用村。此时,蔡川村全村饲养肉牛1200头,户均养牛4头。

而今迈步向小康

“今年出栏4头,收入5.4万元。”49岁的海德福开心地说。海德福患有支气管炎多年,以前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靠吃低保度日。后来通过贷款发展养殖业,住上了砖瓦房,建了两个牛棚,饲养肉牛11头。恰逢今年风调雨顺,玉米产量1.2万公斤,海德福主动申请退出低保。

蔡川村辖5个自然组,有489户16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015户680人,占全村总人口40.5%。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村。

2016年,在国家实施金融扶贫贷款时,蔡川村已贷款1800多万元,并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评为金融贷款信用村,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实施,建档立卡户贴息贷款,非建档立卡户贷款利息降低。蔡川村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村民贷了款全部用于种草、养牛、养羊,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至今年12月初,蔡川村贷款2500多万元,建档立卡户户均贷款15万元,非建档立卡户户均贷款18万元,牛存栏3265头,饲养量5200头;羊存栏6500只,饲养量过万。全村共建500个砖瓦牛棚、青贮池100多座,年饲草料腌制1.2万多吨。       

现在,蔡川村建琉璃瓦房320多栋,家家户户都是好房子,汽车400多辆,自来水全部入户,村组通硬化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以“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蔡川模式”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脱贫后,蔡川村党支部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立种植业、养殖业、劳务产业、生态建设、村级治理五个党小组,通过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科学化种植养殖。     

“蔡川村耕地全部种植草料,养殖商品肉牛。”马金国对蔡川村村民奔小康信心百倍。       

如今,蔡川村着力改变生产方式,打造蔡川肉牛品牌,全村购进农机械200多辆,耕地、播种、收割均实现机械化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多倍,且减少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彻底解决了种地难、种地贵问题。

(来源:宁夏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