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闽宁协作 | 牵手28载绘就“闽宁模式”原州华章

时间:2024-09-10
来源:原州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山海为凭,岁月为证。28年来,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和原州人民携手并肩、接续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

如今,在原州的热土上,全领域、广覆盖、多层次的深化协作正在不断推进,这场跨越时空的守望相助和山海情缘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聚焦特色产业,壮大增收致富新动能

“自从去年装上这援建的烘干机,它就一天也没闲过,用烘干机将鲜菇加工成干香菇,能丰富我们的香菇品类,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勇说。

香菇属好气性需氧真菌,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尤其子实体生长阶段需氧量更大。今年4月,在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林戎斌的指导下,上黄村给棚内装上了通风换气装置和二氧化碳检测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出菇率和菌菇品质。

河川乡上黄村自2017年开始发展菌菇产业,依托闽宁协作机制支持,如今建成占地40余亩的香菇大棚23座,培育菌菇50多万棒,吸引本村及周边群众务工300余人次,还辐射带动邻近的骆驼河、寨洼等多个村通过香菇种植实现增收。

优质的牧草、现代化的牛棚、精细化的加工、智慧化的管理……在原州区头营镇,引进闽籍企业建成了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有力推动了原州肉牛产业向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肉牛产业是原州区“五特”产业之一。融侨丰霖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牧场+农户”的养殖模式,立足农户构建稳定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更多农户、企业成为合作伙伴,形成产业集群,在促进产业振兴的同时,不断提升广大农户自我“造血”能力。

在原州区冷凉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水果等产业领域,一大批优质闽籍企业正在贡献着技术支撑、市场对接等产业协作力量,以产业振兴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强劲动能。

坚持示范引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9月3日,中国油画名家大型写生活动让双泉村比平日里更显热闹。村民白万喜站在自家商店柜台前,招呼前来购买商品的游客。

2023年,原州区实施开城镇双泉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统筹投入闽宁资金1000万元,旨在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和美乡村。

双泉村在保护乡村原生肌理与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业态,游客在这里亲近自然,体验返璞归真的生活,同时推动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平均每周接待游客千余人,大多以农事体验、采摘的游客为主。”彭堡镇姚磨村采摘园负责人杨波说。火龙果、百香果,在福建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一颗颗南方水果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达原州区闽宁协作资金6900万元,工作组谋定产业发展、示范村建设、教育医疗帮扶等7大类12个项目,力求取得更好成效。三营镇金轮村、头营镇泉港村、开城镇双泉村、彭堡镇姚磨村、官厅镇薛庄村……一批闽宁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正陆续亮相。

共享教学成果,共筑扶智“教育梦”

单词PK、趣配音、情景对话……新的学期,固原三中的学子们迎来了不一样的英语课堂。当老师在大屏上下发朗读任务时,学生通过智能语音答题器收音,就可以得到实时的口语评分,并生成个人和班级整体的朗读报告。

“英语AI听说课堂较之于传统教学,更加精准、更加高效,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针对性攻克薄弱点,可谓事半功倍。”八年级3班英语授课教师李琳玉说。

2023年以来,原州区先后投入闽宁资金400余万元,在固原三中、四中的60个班级建设英语AI听说课堂教学系统,普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信息化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将东部信息化教学经验成果推广共享到原州区。

一笔笔资金陆续投入、一个个项目落地见效、一节节课堂深入人心……“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和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固原五中副校长顾正兵告诉记者。

近年来,固原五中借助闽宁社会帮扶资金和闽宁资金551万元,更换教室多媒体设备、桌椅、装护眼灯等。“经过调研,我们决定把固原五中的师生发展作为本次帮扶的重点,我们想通过三年的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组团式”帮扶队长、固原五中校长林相介绍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福建省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林相还成立了自治区“林相名师工作室”,带领8位“徒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其中5位来自固原五中。

“组团式”教育帮扶旨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把优质师资“引进来”,让本地教师“走出去”,将东部前沿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因地制宜“移植”原州,从而带来“留得住”的长效帮扶。

接力组团帮扶,托举群众“健康梦”

“所以解决之道就是要保持它的泵速不变。” 9月3日上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轮“组团式”帮扶专家神经外科副主任谢冰森正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查房,科室的医师们聚在一起,认真消化吸收专家传授的宝贵经验。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大脑中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可能危及生命。手术迫在眉睫,科室在充分讨论手术方案后,由谢冰森医生主刀针对责任病灶做了介入微创手术——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

“脑动脉瘤的手术是外科介入手术的金字塔尖,难度较大,此次手术由福建的专家主刀,我们本院医生配合,手术过程很顺利,病人恢复良好。”原州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万欣龙欣慰地说。

人员更替,初心不变。今年6月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位组团式帮扶专家接过接力棒,续写闽宁协作医疗帮扶的新篇章。

2022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选派17位专家来到原州区人民医院,通过“传、帮、带、教”的“造血式+输血式”真情帮扶,一系列医疗成果在原州区生根发芽,开出“成效之花”,结出群众“满意之果”。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继发性高血压规范化诊疗技术、胃十二指肠支架置入等10余项技术在原州医疗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强化劳务协作,种下“铁杆庄稼”

“我毕业后就直接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月工资稳定在四五千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保障。”正在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实训基地生产线忙碌的明月说。

2023年“闽宁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揭牌,标志着原州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又迈出坚实一步。“闽宁协作原州区公共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使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实现由单纯教学到“教学+实训+就业”的跨越式发展,对扩大就业、提升群众就业造血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娘家”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福建飞毛腿集团在原州区建立技师学院。6年来,该校累计招生突破1500人,毕业生实现100%稳定就业,被国务院列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扶志扶智模式典型案例,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典型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此外,今年上半年,原州区共开展线上线下闽宁专场招聘会6场,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截至6月,依托闽宁协作机制向福建有组织转移务工人员168人。依托福建援建、提升的32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933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山海起新潮,协作绘新篇。福建省援宁工作队原州区工作组坚持围绕以“福州所能”援“原州所需”、以“原州所能”助“福州所需”,不断推进经贸、产业、科技、人才以及乡村振兴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两地经济互利共赢、人文互通共融、感情互动共鸣,实现了民生事业新突破、塑造了协作帮扶新格局,有效助力了原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源:原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米婷  实习生:王佳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