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21001/2016-17671 | 发文时间 | 2016-11-01 |
发布机构 | 原州区政府办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有删减)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6年10月26日在固原市原州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原州区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四年来,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篇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倍、1.3倍、2.3倍和1.5倍。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建成4个万亩、6个千亩示范基地,带动全区种植蔬菜26万亩,通过农超对接、冷链保鲜、设立外销窗口等措施,产品打进广州、成都、香港及中东等国内外市场。建成西北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粒,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培育发展规模养殖园区56个、养殖专业村123个,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5万亩,全区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2万头、83万只,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2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流转土地总面积29万亩,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分别达到469家和72家。预计2016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较2012年增长31%。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力度,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依托清水河和圆德两个省级园区,先后引进招商项目105个,投资103亿元,25家企业跻身规上企业,打造了“亚雪”“金糜子”“庆原春”等一批宁夏著名商标,入园企业累计达到116家,实现产值17亿元。预计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4亿元,是2012年的1.3倍。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高起点规划发展全域旅游,加大旅游硬件设施投入,须弥山景区晋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沈家河水库湿地公园、姚磨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等旅游重点工程。引进红宝宾馆、新华百货等大型企业9家,石嘴山银行、津汇银行落户我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成1个县级、11个乡级、140个村级电商服务中心(站),扶持润农电子商务等40家电商企业线上运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三营物流市场基本建成。预计201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9.6亿元,是2012年的1.5倍。
——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注重以人为本,规划引领,产城融合,形成了城乡同步提升、互动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达到44.7%,较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培育同规划、同推进,建成三营、黄铎堡等6个特色小城镇和张易大店、开城和泉等18个美丽村庄,三营镇被列为“国家建制镇试点镇”,张易镇被评为自治区“环境优美乡镇”。2016年,我们科学规划、精心施工、体现特色,高标准建成了东岳山森林公园,成为自治区的亮点工程,在自治区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作现场交流会观摩中,作为全市的观摩点,受到了区、市领导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是继古雁公园后,广大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又一好去处。不断加大农村住房和道路建设力度,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05万户,8万贫困群众迁入新居,新修农村公路812公里,率先在宁南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大力推进旧城改造,签订协议1万户,兑付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资金28.35亿元,完成征迁任务的75%。组建城市管理局,承接市容管理职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打击违法建设,卫生城市创建通过自治区验收。积极配合、搞好协调,固西公路、隋唐文化园等区、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推进“美丽原州”建设,实施了三北防护林、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新增营造林53.2万亩、绿化乡村道路936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较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持续加强禁牧封育、草原保护、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控,我区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区)”。集中整治马铃薯淀粉企业和洗砂场,全面关停万吨以下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和小型洗砂厂。实施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基地24个,总面积达到30万亩,被评为自治区首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顺利竣工,建成25处农村饮水工程,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平方公里、河道110公里,加固病险水库18座,连续四年荣获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竞赛奖”。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集中财力坚持每年办一批民生实事,四年累计用于民生投入105.4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8%,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预计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2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46元,分别是2012年的1.4倍和1.7倍。
脱贫攻坚扎实有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定了“1+21+153”脱贫攻坚规划,建立了“四级联动、责任双到、两不脱钩”帮扶工作机制,实施“53211”产业扶贫计划,累计整合资金20亿元,培育产业扶贫示范村46个,7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5.4万人如期脱贫。不断深化闽宁协作,加强与铁路总公司和区市帮扶单位对接联系,社会帮扶成效明显。建成圆德、和润等9个县内移民新村,安置移民2.4万人;县外搬迁移民3.4万人。“十二五”生态移民任务基本完成。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四年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193所,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移民村全覆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如期实现教育强县创建和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验收,高考成绩稳居全市榜首。认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全部受益。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认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区文体活动中心和5个乡镇、18个村文化广场,数字化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广场文艺演出、文化下乡进社区、农村电影放映实现常态化。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大力支持乡村文化大院发展,梁云、王永红等文化大院成为特色品牌,得到中宣部肯定。
卫生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建成区医院医技楼、疾控中心,改扩建8所乡镇卫生院,新建13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妇幼卫生“七免一救助”、农村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等惠民工程,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创新实施“少生快富”整村、整乡推进工程,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改扩建城区和杨郎、寨科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64人。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亿元,城乡医疗救助金5159万元,6.3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两保”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救助实现全覆盖。整合燕宝基金、雨露计划等资助项目,累计发放资助金3165万元,实现了大中专农村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安居工程,1492户5000多困难群众住上了城市公租房。坚持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累计清欠农民工工资1355万元。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建成创业创新创意电商孵化园和六盘山创客汇,累计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培育小企业790家,发展小老板1800个,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8.3万人,年均创收12亿元以上。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公布实施“两个清单”制度,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5项,精简幅度达到65%。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和蔬菜产业联合体试点,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供销、水利等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先诊疗、后付费”及就诊“一卡通”服务模式在全市推广。实行“三公”经费限额管理,全面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五项工作”。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深化金融改革,成立区金融办和乡村两级信用协会,建立融资担保平台,探索出了“银行+担保+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贫困户”等多元放贷路径。蔡川金融扶贫模式在中央农办《农村要情》刊发,受到汪洋副总理肯定。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建立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包案负责、责任追究、定期接访等长效机制,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妥善化解了宋家巷改造拆迁遗留问题、农村土地产权纠纷等一大批信访积案。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村(居)“民主议政日”活动常态化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全面推行。扎实推进“平安原州”创建,创新实施“电话平安联防工程”,建成全区智能图控系统。加强禁毒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治安秩序总体平稳。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六五”普法顺利通过区、市验收,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步入常态化。
——政府效能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累计落实整改“四风”突出问题46条,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15条,为群众办实事1600多件。认真清理办公用房,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解决了8个城市社区的服务场所。坚决贯彻区委决策,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累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1件、政协委员提案122件。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开展“电视问政”活动,推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群众诉求工作,共办理政府门户网站群众反映诉求事项2000多件。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切实精简文件、会议、接待,文件、会议比2012年减少40%和46%,“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审计、统计、史志、档案、防震减灾、消防、气象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发展的必胜信心。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解放思想中凝心聚力,在创新进取中破解难题,突破常规,走出定势,放宽视野,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改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城镇化协调推进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改革发展的和谐局面。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和谐,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发展环境。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始终把群众的幸福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民心、察民情、顺民意,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人民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四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我区考察指导,给予我们深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我们砥砺奋进,扎实苦干,以优异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过去四年是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和政府、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支持原州区发展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自治区、固原市驻原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原州区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四年的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值得铭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二是城乡建设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新型城镇化水平亟待提高;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四是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努力;五是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效率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依法行政水平、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强烈的机遇意识,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勇于担当,奋力谱写原州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区、市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原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夯实“六个基础”,抓实“六大工程”,按照“1+5”发展思路,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开放引领战略、民生共享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力争提前脱贫摘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完成68个贫困村7.5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总体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再上台阶,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为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精准脱贫,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精心实施好“1+21+153”扶贫规划,因人因地因户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到2018年,实现重点贫困村全面脱贫、我区脱贫摘帽,2019年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与自治区、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抓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稳固产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扶持建设一批农家乐、开心农场、休闲农庄,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突出发展劳务产业,每年输出劳动力10万人,创收10亿元。抓好金融扶贫。推进“财政+金融+产业+扶贫”联动,发挥好融资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金,不断做大担保资金池,加强与合作银行的协作,扩大资金总量,着力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额度低、期限短、门槛高等问题。逐步开展农村土地权证、宅基地证、林权证抵押贷款,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保障。抓好教育扶贫。实施“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扩大贫困生社会资助覆盖面,让未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除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费用,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抓实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培训城乡劳动力3.5万人,2万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名技能型劳动力,带动全家脱贫。抓好兜底扶贫。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报销范围,防止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员,通过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兜底方式实现脱贫。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五通八有”目标,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村组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危房改造和生态治理项目,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移民搬迁。以就近和插花安置为主,精准配套产业,让居住在地质灾害区、生态脆弱区以及生活环境恶劣的3159户1335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挪出“穷窝”,走向新生活。
二、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特色资源优势,立足“3+2”产业发展模式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培育高端农业品牌为目标,壮大主导产业,促进规模化经营,推广高效节水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一产“接二连三”。以建设固原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契机,高标准建成官厅至头营、中河至彭堡2个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带,马铃薯种薯推广、精深加工、早熟外销三大生产基地,发展500头肉牛养殖园区60个。年均引进1家过亿元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家,带动特色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打响冷凉蔬菜、牛羊肉、小杂粮等特色品牌,提高附加值。围绕打造“自治区全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目标,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冷凉蔬菜观光基地、现代农博园、水上游乐园等一批休闲示范点。扶持建办一批农产品外销窗口、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健全区乡村三级物流电商网络,推动线上线下交易,拓宽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着力发展新型工业。积极承接中东部适宜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打造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清水河工业园区改造转型,按照集中区域、环保达标的要求,规划建设清水河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产业,打造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和新兴产业聚集区。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低产能产业,支持发展风力、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支持现有企业实施产业促进、骨干培育、创新引领、技改提升“四大工程”,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工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每年争创2个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建设跟踪服务,力争引进国内500强企业10家以上、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引导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以上。全力推进全域旅游业,坚持重点布局,串点成线,联线成面,统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实施景区联动、优势互补,开展全域一体综合开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古迹览胜游、丝路文化游、养生度假游,开发南线叠叠沟—西海子—水沟林场—安西王府遗址—东岳山,北线黄铎堡古城—须弥山石窟—禅塔山—中河大营城—战国秦长城—固原古城两条旅游线路,培育须弥山石窟、战国秦长城等八个旅游景区,建设须弥佛光、长城雄风等十个品牌景点,打造“天高云淡六盘山、丝路原州休闲地”旅游品牌,构建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加速壮大商贸物流业,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物流节点,加强物流通道建设,重点推进中宝铁路复线、固原火车站改建等项目建设;扶持建设一批区域化、专业化批发销售市场和物流配送系统,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城乡商贸物流体系;实施“互联网+物流业”计划,积极搭建物流平台,推动我区冷凉蔬菜、小杂粮等产品线上交易。积极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同时,着力提升服务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能力。
三、坚持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以固原市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全面放开进城农民落户限制,建立进城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完成旧城改造,扎实做好城市环卫和违建监管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小城镇和美丽村庄建设,每年改造提升1—2个特色小城镇、4个以上美丽村庄示范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促进资源向中心镇配置,不断增强中心镇集聚发展能力,把三营镇打造成“国家建制镇示范镇”的样板。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全力推进美丽原州建设,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认真实施三北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文明村、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新增造林25万亩,绿化乡村道路300公里,建成西海子、冬至河、中庄3处湿地保护区和沈家河、青石峡、柯庄3处湿地公园,形成分布合理、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公共绿地体系。到202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6%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5%以上。结合“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实施好清水、蓝天、净土“三大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清水河全河段水质稳定达标,城乡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安全饮水标准,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推进交通网络建设。配合实施好六盘山机场二期扩建、固原—王洼—庆阳高速连线、S101线固原段一级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完成固将路、隆张路等旅游环线和固原至寨科、寨科至三营等级公路建设,提升城乡道路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六纵六横”公路网络建设,提高改造乡村道路等级和通达深度,新修农村道路1054公里,形成乡镇到市区1小时交通圈。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管护责任,全面提高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水利建设。配合做好“海绵城市”、引黄入固等项目工程,加快清水河及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扬黄灌区现代化改造步伐,全面提升用水保障能力。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恢复和建设城乡水域,建立较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持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力争2021年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万亩,创建“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区)”。加快推进智慧原州建设。以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县(区)”项目为支撑,强化信息基础建设、应用和管理,优化升级信息通信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实现信息化建设与自治区同步发展。加快与区、市各类数据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跨空间、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做好“智慧水务”,推广农村用水磁卡计量管理。加大电子政务、社会管理等各类信息平台应用,增强对各种公共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全面扩大农村宽带覆盖率和普及率,实现移动4G网络全覆盖,到2021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以上,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四、坚持共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九中、十八小、职业高中等一批重点项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三名一特”工程,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健康原州”建设,持续深化综合医疗改革,建立以原州区医院为龙头,以乡(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计服务均等化;加强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促进优生优育。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体系。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创作形成一批具有浓郁原州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竞技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实施丝绸之路申遗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固原古城遗址等一批重点保护项目,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等扶持政策,培育小企业750家,小老板175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全民参保、养老计划,强化城乡低保动态化管理,推进贫困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敬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养老互助院。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先保后征机制。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安居需求。
五、坚持改革发展,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全面落实“两个清单”制度,推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服务机制,打造“两优”发展环境。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规范的政府融资平台,通过争取中央专项基金、债券、PPP等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等,激活民间投资,最大限度满足融资需求。落实去杠杆政策,试点开展“三权”抵押业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扩大农村土地股权分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范围,完成供销社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积极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等市场经营主体,探索土地托管、代耕代收等方式,盘活农村撂荒土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理顺市、区共建共管体制和卫生、旅游、工业园区等管理体制。
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开局要有新气象,新起步要有新作为,做好明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25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3元,增长11%。完成40个村整村推进“销号”任务,建设示范村3个,减少贫困人口5.1万人。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切实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培育增收致富产业,推行“合作社+农户”“两个带头人+种养大户+贫困户”等模式,补栏基础母牛3万头、母羊5.5万只,新建标准圈棚6500栋、青贮池400座;种植马铃薯7万亩、覆膜玉米4.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生态鸡24万只,使每个贫困户都有1—2项脱贫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贫困村道路硬化(砂化)和危房改造任务,实施自来水入户9000户、动力电入户200户,建设文体活动场所40处,基本实现硬化(砂化)路组组通、安全饮水户户通、危房改造全覆盖。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采取特别措施,用足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巩固提升“一平台、一模式、一协会、一体系”金融扶贫模式,探索村级互助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合作放大机制,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力争有意愿贷款贫困户获贷率达到80%以上。开展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整合培训资源,重点开展农艺、建筑、电焊、工程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培训,全年培训9000人、拿证6500人。实施易地移民搬迁,采取回购劳务移民安置房、建立集中安置点等方式,易地搬迁1329户5730人。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800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
二、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与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对接沟通,认真做好全国工商联执委会120亿元重点项目对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区、市规划总盘子。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大项目争取和建设行动,重点抓好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83个。一是实施好固原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庄河流域水生态治理、高速公路南北出口绿化、原州区冷凉蔬菜产业园等40个已对接落实的重点项目。二是争取开工建设原州区循环农业示范项目、沈家河水库旅游开发、原州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等29个新建项目。三是继续抓好张易上滩水库、第八幼儿园、黄铎堡旅游小城镇、固原寨科风电等14个续建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领导包抓,现场推进,限期办结等办法,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开展大招商行动,组团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争取签约落地一批体量大、业态好、后劲强的产业项目。全年引进国内500强企业2-3家、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冷凉蔬菜产业,实施原州区冷凉蔬菜产业链项目,新建1万平方米智能化种苗繁育中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完善配套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29个设施农业园区和10个蔬菜基地提质增效,带动全区种植冷凉蔬菜23万亩。建设彭堡姚磨育苗、冷链、销售、电商和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马铃薯产业,繁育原原种5000万粒,新建头营马庄、黄铎堡白河2个万亩种薯基地,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草畜产业,主推品种改良、标准化饲养等节本增效技术,新建示范点20个,冷配改良肉牛3万头、“见犊补母”1.2万头,种植牧草34万亩,全区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3万头、85万只。中药材产业,提升河川万亩芍药和头营杨庄千亩黄芪基地,新建千亩瓜蒌基地1个、万寿菊基地2个,带动全区种植中药材3万亩。休闲循环农业,引导支持企业、合作社建成彭堡姚磨休闲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张易宋洼、开城和泉等村发展垂钓园、采摘园等项目,实现与“美丽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20家,打造自治区级家庭农场、示范社各3个、市级示范社5个。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体系,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5%以上。
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改造转型产业园区,启动清水河片区4.7平方公里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东峡村二道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清水河园区21家建材企业搬迁任务。建设清水河产业园,重点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创业孵化等业态。配合完成圆德慈善产业园上划后续工作。大力培育新兴工业,以新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培育龙头企业2家,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10%以上。全面发展全域旅游,重点实施须弥山景区提升、黄铎堡自驾游营地建设、三营至须弥山10公里自行车慢道、中庄水库至安西王府旅游环线等项目,打造中庄水库—二十里铺拱北—青石峡—东岳山—沈家河—须弥山—姚磨农业观光园—隋唐文化园旅游圈。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2.4亿元以上。加速推动电子商务,巩固提升润农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六盘山创客汇,电商企业上线运营20家以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达到140个。加快构建O2O智慧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力争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买上基本生活用品。切实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夯实三网融合基础,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完成115个行政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光纤、有线宽带、3G—4G无线网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4.4亿元,增长8%以上。
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1万户。坚持全天候督查,保持违建整治高压态势,营造良好城市发展环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和标准化水平。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填埋场1处、公厕5所。大力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实施张易小城镇道路、排水、路灯、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项目,全面完成三营建制镇建设任务。建设官厅阳洼、河川骆驼河等美丽村庄9个。巩固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形成环境保护执法联动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扎实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创建,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智慧社区模式,加强社区服务站、居民服务活动场所、信息服务终端等建设,推进社区去行政化,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让社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固胡路、固将路绿化等工程,绿化道路104公里,补植补造10.1万亩,新增造林6.2万亩。
六、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实施教育提质计划,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投资1.2亿元,改造校舍2.8万平方米,完成十八小、黄铎堡小学教学楼建设。探索建立与发达地区学校共建新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实现中小学生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实施文化惠民计划,广泛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完成演出100场次以上,组织节庆广场及清凉夏日广场文化活动40场次以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中河乡文化站,实现乡镇文化站全覆盖。争取投入资金700万元,建成村级文化广场70个。新培育开城镇寇庄李存吉等文化大院3家。精心组织开展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庆文化活动。实施卫计提标计划,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大力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七免一救助”公共卫生救助项目。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医院迁建及三营、开城、彭堡卫生院改扩建。实施社保普惠计划,推进“五险合一”经办体制改革,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全系统精准化管理。全面完成2012—2014年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确保重点就业人群充分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95%。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让农民工干了活就能拿到钱。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统筹分配保障性住房1000套。推进社会救助领域信息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审核审批,实现动态管理常态化。抓好社会化拥军工作,落实好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使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健全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七、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全面实施“七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原州”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安全网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空间。坚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畅通拓宽信访渠道,建立县级领导包案制,构建人民、司法、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解新机制。完善“13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动纠纷调处由事后处置向事前转变。认真做好党的十九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要节点期间的信访维稳工作。提高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开展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切实加强国防教育,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大力支持老龄、残疾人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章程开展工作。继续加强审计、物价、史志、统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区人民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持续提振创先争优士气、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增强创新观念,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自觉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业态,研究新问题,打破旧习惯,建立新模式,切实转变观念,提升履职能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制约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坚决破解制约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做到探索无禁区、改革无禁区,以政府的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立原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多头执法、粗暴执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建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落实“两个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
三、增强群众观念,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巩固“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充分发挥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互动平台作用,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四、增强效能观念,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决整治慵懒散软、推诿扯皮等问题,坚持对事不对人,对不干事、不担责的要严肃问责,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断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针对性地完善推动抓落实的办法,健全激励抓落实的措施,构建督促抓落实的机制,强化抓落实的硬约束,明确抓落实的硬标准,增强“马上就办”意识,对定了的事、布置了的工作,紧盯不放,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真正做到说了就办、办就办好,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强化督查力度,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发现问题,跟踪问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意识,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工作抓的实、有成效。
五、增强廉政观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落实“一案双查”,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重要节点,畅通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严肃整治顶风违纪行为,严防“四风”反弹。强化“高压线”意识,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涉农资金、民生资金和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深化政务村务公示公开,确保资金高效、安全、规范运行。坚决查处违法案件,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为民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拼搏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如期脱贫、与全国自治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有关情况说明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组织实施,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2、“1+21+153”:1个扶贫攻坚总体规划,21个专项扶贫规划,153个行政村村级扶贫规划。
3、“四级联动、责任双到、两不脱钩”:县级领导干部、部门干部、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四级联动,责任到单位、到干部,穷亲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4、“53211”产业扶贫计划:每个贫困户养5头牛或30只羊,种20亩牧草,稳定输出1个技能型劳动力,每年收入10万元。
5、“七免一救助”:“七免”,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治疗先天性疾病患儿、筛查新生儿四种代谢性疾病、筛查听力障碍疾病、筛查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一救助”,即对农村孕产妇急救、筛查出的农村乳腺癌和宫颈癌患者治疗给予救助。
6、“两个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7、“1+5”发展思路:1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5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开放引领战略、民生共享战略。
8、“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9、“五通八有”:通路、通水、通信息、通广播电视、通客车,有增收支柱产业、有经济合作组织、有综合服务网点、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标准卫生室、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团结干事的两委班子、有驻村工作队。
10、“3+2”产业:3指草畜产业、旅游业、林下经济三大产业,2指马铃薯产业和冷凉蔬菜产业。
11、”海绵城市”: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2、“三名一特”工程:培育名师,培养名校长,创建名牌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13、PPP模式:又称为公私合营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4、“一平台、一模式、一协会、一体系”:即担保放大平台、信用贴息贷款模式、信用协会和风险防控体系。
15、“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产权。
16、O2O:线上线下电子商务。
17、“13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是原州区官厅镇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创新建立的工作模式,目前在全市推广。即成立一套组织机构,完善镇、村、组三级网络,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项制度(领导开门接访、主动下访制度,“两排查一分析”制度,重要节日和重大节点排查制度,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制度)。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区信息中心
电子邮件:yzqxxzx@163.com
宁ICP备1000074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