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640421001/2015-39951 发文时间 2015-02-10
发布机构 原州区政府办 文 号
公开方式 删减后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5年2月7日在原州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原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2014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精准发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6亿元,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3.44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81亿元,增长6.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1亿元,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6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0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92.8元,增长12.6%。城镇登记失业率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1%。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比全区高出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区首位。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发展是永恒主题,发展是群众期盼,发展是根本大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分析研判经济运行趋势,针对性地解决苗头问题。深入开展“转作风、抓发展”活动,全面推行“周督查、旬通报、月评比、年考核”工作机制,力促各项工作提档加速、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落实各类项目117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66个,项目总投资90.6亿元,增长38.7%。振发光伏、天润风电、盾安风电等项目并网发电;固胡公路、十四小、档案馆等项目进展顺利。主动寻找商机,大力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3个(其中亿元项目9个),总投资47.2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增长25%。连续四年被自治区评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区)”。特色农业增效明显。坚持走“一特三高”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子,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改造提升设施农业园区31个,建成冷凉蔬菜示范基地9个、永久性蔬菜基地5处,冷凉蔬菜总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西北最大的马铃薯脱毒中心,巩固提升北川十万亩高效节水种薯基地,种薯面积达到13万亩。培育推广“公司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互利双赢经营模式,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场29个、养殖专业村112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2万头、85万只。荣获“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先进县(区)”、固原市“农民增收先进县(区)”称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依托清水河、圆德两个省级园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年新入园企业9家,累计达到116家。新培育亿元企业3家,“亚雪”商标入选“宁夏著名商标”名录。7家工业企业跻身规上企业,5个新能源项目获自治区核准,12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23家企业获得自治区“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扶持。第三产业活力提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制作旅游广告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宁夏卫视黄金时段播出,举办“烂漫山花游”、“须弥之光·石窟艺术”摄影绘画展等宣传促销活动,须弥山石窟入选第八批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分别增长15%和12%。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和“三新”工程建设,新建物流配送中心11家、“农家店”120家、平价蔬菜超市60家,新华百货、国芳百盛、帝豪商业广场等大型综合商贸企业开业运行;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我区被列入2015年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县(区)。 

  (二)持之以恒打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动摇,以健全功能、优化环境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同步提升、互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主动参与旧城改造、西南新区建设及“五城联创”活动,城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力投入到城市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协调工作,确保了西南新区、轻工产业园、北环路、东环路、博物馆广场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坚持全天候巡查、常态化监管,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势头。实施“五到农家”工程,完成彭堡小城镇续建和黄铎堡等4个美丽村庄建设。被自治区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区)”,三营镇入围“全国重点镇”,新三营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大力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新修农村公路146公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被自治区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区)”。扎实开展主干道路及城乡环境大整治大绿化,形成了整治全覆盖、监管全方位、保洁全天候的长效机制。被自治区评为“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先进县(区)”。林业生态建设成绩卓著。全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新农村建设,集中实施须弥山景区绿化提升、东岳山万亩绿化、古雁公园二期等“六大林业工程”,全年新增营造林12万亩,修复移民迁出区生态30.3万亩。自治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毛家台子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殊荣,头营镇、寨科乡东淌村分别荣获自治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称号。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基地9个,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26万亩,《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对我区节水农业成效进行了报道。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连通工程开工建设,加固除险水库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平方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工程5处,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获得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竞赛一等奖”。 

  (三)尽心竭力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将全区财政收入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全力以赴兜住民生底线,公开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建立“四级联动、责任双到、两不脱钩”重点贫困村帮扶机制,实施“53211”产业扶贫计划,拓展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等社会扶贫领域,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6亿元,河川乡整乡推进任务全面完成,驼巷等36个贫困村如期实现脱贫销号目标。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3万人,贫困面下降7.3个百分点。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移民,庭院经济、设施农业、养殖、劳务等产业在移民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增收致富作用日益显现。15栋792户市区劳务移民安置房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十二五”县内移民任务全面完成。县外移民搬迁2971户12478人,完成“十二五”任务的80%。改造农村危房危窑5777户,2.5万名困难群众搬入安全新居。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1所,完成23所中小学标准化操场建设和供暖设施改造。招募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120名,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132名,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问题。争取社会资助项目6个,二本以上大学新生全部得到资助。精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直接受益学生6.3万名。全区营养改善计划观摩会在我区举行,头营中学、三营一小、张易黄堡小学被评为自治区营养改善计划“示范校”。高考录取率和中考合格率稳居全市第一。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及农村信息化工程,选派115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承包,推广引用高新技术4项,培育乡土人才450人,宁夏固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区挂牌成立。荣获“2014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区)”殊荣。着力抓好卫生计生工作,完成三营、张易卫生院改扩建工程,认真实施“七免一救助”等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体检5万人、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00例。“健康原州”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卫生签约服务深得民心,群众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大幅提升。提高“少生快富”奖补标准,实施“少生快富”工程852例,超额完成任务。新创建自治区“少生快富”整村推进村13个,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29‰和9.5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89.8%。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称号。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建文化”、“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建成区文体中心、三营文化站和7个村级文化广场。组织开展第三届农民文艺汇演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118场(次)、农村(社区)自乐班演出1300多场(次)、农村电影放映2800多场(次)。文化下乡进社区实现常态化,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取得6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我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面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两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6.8%和95.6%。新建残疾人康复敬老中心,改扩建头营、寨科中心敬老院,新增集中养老240人,集中供养率提高一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支持创业,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贷款及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3亿元,扶持创办小企业178家,发展小老板541个,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坚持政府引导、中介参与、市场调节等多轮驱动,转移农村劳动力8.3万人,创收11.2亿元。高度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筹资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750万元,确保了6275名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 

  (四)深化改革添动力,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坚决贯彻中央、区、市和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36项改革任务完成29项、7项正在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新组建政府职能部门2个、撤并4个,撤销合并协调议事机构48个,重新厘清和界定各部门职能,科学制定“三定”方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5项、行政收费项目15项,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分别减少65%和50%。深入推进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为主的农村各项改革,认真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流转土地总面积达到25万亩。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新培育合作社91家、家庭农场和种养专业大户12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出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意见》,建立城乡、校际帮扶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全面推开,群众就医更加方便。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五项工作”,实施“三公”经费限额管理,取消所有村(居)、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公务接待,有效提高了公共资金使用效益。 

  (五)健全机制促和谐,安定团结社会大局不断巩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确保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区被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头营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建立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包案负责、责任追究、定期接访等长效机制,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信访规范化管理。认真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推广村(居)“民主议政日”活动,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扎实推进“平安原州”创建,集中开展食品卫生、道路交通和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治安秩序总体平稳。被自治区评为“平安县(区)”。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步入常态化。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军民共建、史志档案、防震减灾、消防、气象等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六)勤廉履职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整改“四风”突出问题46条,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15条,为群众办理实事1600余件,全区广大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在全面落实自治区6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增加清收干部职工拖欠公款和清理城乡低保2项,开展了“6+2”专项整治行动。清收干部职工欠款1000多万元,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实行城乡低保负面清单管理,清退不符合政策低保对象1765户4613人,新增3233户7424人,实现了阳光操作、动态运行。认真清查在编不在岗人员,并向科技特派员和“三支一扶”人员延伸,严肃了干部人事纪律。狠抓改进作风各项规定落实,大力精文减会,文件、会议同比减少30%和33%。积极推进机关信息化建设和网上办公,行政运行成本大幅降低。认真清理办公用房,将腾退的办公用房改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并优先解决了8个城市社区的服务场所,基层服务民生的条件大为改善。坚决贯彻区委决策,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及时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3件人大代表议案全部办结,11件人大代表建议办结9件,33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结31件。积极开展“电视问政”,推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群众诉求工作,共受理政府门户网站群众反映诉求事项436件,办结421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外部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民生保障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和政府、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开拓进取和团结奋斗。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原州区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原单位、驻原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所有为原州区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财政增收困难,经济下行压力还在继续加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度很大。二是重大产业项目少,投资后劲不足,发展步伐还不够快。三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贫困人口比例较高,保障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因利益诉求过高非访调处工作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农村环境整治等问题较为突出,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亟待加强。五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法治意识不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区任重道远。六是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方面一些规定、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部门和干部行政效能不高、工作作风不实,挤占、挪用涉农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不可懈怠,必须科学分析,找准症结,综合施策,合力攻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认真加以解决。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创“四区”建设新局面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近期中央、自治区、固原市和区委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已经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以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与时俱进抓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鼓足干劲,奋勇拼搏,一定能够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第五次固原工作会议、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及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宁南山区统筹城乡示范区、产业聚集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新原州而不懈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完成区、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突出加快发展。新常态下,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实现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强化发展意识,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毫不放松地推进实实在在、有质量有效益、绿色健康安全的发展,靠发展树立形象、靠发展赢得尊重。必须突出改革创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顺势而为,认真研究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切实提高推动发展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有效性。必须强化忧患意识。新常态下,必然伴随新问题新矛盾,前进中也将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风险。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新常态下,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机遇意识,不观望、不犹豫、不迟疑,主动发现机遇,善于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机遇,切实将机遇转化为优势,努力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打造“两优”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聚合力。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发展合力。继续深化“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活动,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深入查找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强化担当意识,摒弃怕担责任、怕担风险和不主动作为的思想行为,创新工作方法,敢于攻坚克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敢想敢干,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推进2015年33项改革任务,继续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主动承接区市下放行政权力。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流转土地2万亩。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力争我区进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县区,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达到44%。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发展新活力。在信息化建设中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启动我区国家信息消费县区试点工作,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加快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渗透融合,重点在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大宗农产品对外销售、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创业就业信息咨询等方面取得突破和拓展。争取实施原州区综合政务民生信息、农村电子商务以及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等信息消费试点项目,着力打造“智慧原州”,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作为保增长的“稳定器”、促转型的“调节仪”,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争储备一批新项目、开工一批大项目、投产一批好项目,形成梯次跟进、持续发力的项目建设热潮。积极谋划储备项目。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自治区支持西海固地区发展和实施清水河城镇产业带等重大战略机遇,立足自治区60大庆和“十三五”规划编制,认真研究国家和自治区经济政策,及时掌握跟进,认真谋划、包装、申报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盘子,确保持续投资有抓手、长远发展有支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完善领导包抓和督查落实机制,按照投资规模、项目进度、建设质量“三提高”要求,实施好100个重点项目。一是抓好草原生态补偿、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原州段连通工程等36个农林水项目,开工建设贺家湾、寺口子、沈家河水库改造提升工程,建成上滩水库,治理河道24.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平方公里,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二是抓好光伏扶贫、危房改造等8个扶贫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三是抓好东岳山森林公园新建、黄铎堡和三营小城镇续建等1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流动人口管理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12个民生项目,不断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丝绸之路须弥山、隋唐古墓申遗和保护工作,实施固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15个文化旅游及科技信息项目,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内涵。五是抓好家道汽车城、五金机电城续建以及国电30万千瓦风电、昌盛农业光伏发电等14个工业和商贸物流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及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依托中阿博览会、闽宁协作等平台,推行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三位一体”招商模式,主动出击,跟踪服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全年力争引进国内500强企业2家,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三)以现代农业为引领,不断壮大特色产业 

  坚持走“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不动摇,着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5%。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围绕“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和地下渗灌等现代节水技术,推动节水灌溉向重点区域、优势产业聚集,新建彭堡河东、头营杨郎等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5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发展以覆膜保墒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35万亩。提质增效特色优势产业。抢抓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坚持以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为抓手,依托天启公司做大种薯繁育,适度扩大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新建万亩种薯基地6个、一级种薯整村推进村20个,种薯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认真落实“菜篮子”市、县(区)长负责制,改造提升31个设施农业园区,主推水肥一体、生物秸秆反应堆等关键技术,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3个万亩基地和6个千亩示范园区,加快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带动全区种植冷凉蔬菜35万亩。扶持科宏、利民等养殖场扩大规模,新培育规模化养殖园区8个、以扶贫村为主的养殖示范村15个。新扩建千亩优质牧草基地7个,全区种植牧草35万亩。积极搭建牛羊肉销售平台,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区内外建设销售网点,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林、牧)场20家,专业大户50家。新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各3家,建设农民田间学校2家。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认证,着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四)以培育升级为主线,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树立生态环保、节水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壮大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坚定不移推进“兴工强区”战略,实现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9%。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快天润风电二期、振发光伏二期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新上一批新能源、加工制造项目,力争年内投产达效。加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抵御风险防范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驱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支持钻通管道、邦德电动车、古雁玻璃等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做优工艺、做强实力。新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清水河、圆德两个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入园项目全程代办服务,优化投资置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好产业和更多项目向园区聚集,力争入驻企业达到137家,实现产值17亿元。 

  (五)以融合发展为方向,不断做大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实现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0%。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按照“文化先导、生态先行、旅游主导”的思路,整合旅游资源、创新营运机制、强化基础配套,提升文化旅游层次,大力发展文化之旅、民俗体验、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做好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收入8000万元。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扶持发展三营市场物流业,新建马铃薯特色产品物流港,重点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城乡一体化的商贸物流体系。抓好平价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实施“万人网上创业”计划和“千村电商”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商企业和农产品网店。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抓好信息产业,以智慧政务、智慧民生为重点,实施好国家信息消费试点项目。积极培育健康养老业,主动适应老龄社会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新变化,大力发展养老、健康、家政等新业态,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享受生活。 

  (六)以协调发展为统领,不断加快城乡建设进程 

  认真落实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加快推进城镇化实施意见,突出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全力建设美丽原州。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为民建城”的理念和共建共管机制,配合实施好“五城联创”、西南新区建设、老城扩容提质、博物馆广场和儿童公园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固原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自治区卫生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市创建,主动承接市上下放的城市管理职能,全力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市容管理。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促进城市良性发展。持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群众能力。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公租房建设与管理,帮助低收入群众实现安居梦。加快小城镇和美丽村庄建设。按照市委和政府“1411”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围绕“五美”标准,加速黄铎堡、三营等小城镇提质扩容、完善功能、优化管理,增强承载辐射能力。实施“五到农家”工程,高标准完成头营马店、彭堡河东等4个美丽村庄建设,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使小城镇和美丽村庄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力度,新修农村公路100公里,持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认真实施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深入开展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活动,力争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美丽原州”和“生态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东岳山森林公园、东环路绿化、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特色产业培育、乡村通道大绿化“六大工程”,全年新增营造林9万亩。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严守生态红线,加大土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和草原、荒山利用监管力度,大力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 

  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准则,保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定期脱贫”的原则,在坚持完善“四级联动、责任双到、两不脱钩”重点贫困村帮扶机制和“53211”产业扶贫计划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扶贫方式,增强“造血”能力,着力巩固提升36个“销号”村扶贫成果,全面完成剩余34个贫困村脱贫任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善始善终抓好生态移民工作,县内移民重点巩固提升以设施农业、舍饲养殖、庭院经济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确保移民近期生活有保障、长远致富有门路。加强县外移民协调对接、跟踪服务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移民任务。坚持整村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全年完成危房改造4000户,进一步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扶持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缓解“入园难”问题。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迁建、改扩建西关小学、三营一小等中小学幼儿园5所,认真实施中小学标准化操场建设、供暖设施改造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化校际合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消除“择校热”。不断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官厅卫生院续建、中河卫生院迁建项目,争取实施乡镇卫生院“温暖工程”项目。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强化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实施“七免一救助”等卫生惠民工程,扎实开展50岁以上居民健康体检惠民活动,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就医安全。加快“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完成“少生快富”800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400对,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0%以上,逐步降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培育文化大院3家。组织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等文艺演出70场(次)以上,放映数字电影2700场(次),开展文艺团队、文化大院和自乐班乡村演出2000场(次)以上。提升“三馆一站”服务水平,全年接待读者30万人次以上。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和平衡器功能,突出抓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巩固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创造新就业岗位1600个,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品牌打造,力促劳务产业转型升级,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实现工资收入8亿元。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八)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不断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依法治区进程,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坚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畅通拓宽信访渠道,建立县级领导包案制,构建人民、司法、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解新机制。深入推进“平安原州”建设,落实和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关键作用,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坚持依法管网治网,加大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空间。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特殊人群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视预警监测和风险评估,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精神文明和民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群众的价值追求和日常行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念好两本经、再做新贡献”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强化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加强国防教育,扎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大力支持老龄、残疾人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支持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章程开展工作。继续加强物价、史志、统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九)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不断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常态下,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将始终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感情,把全部精力放在不断加快原州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上,放在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全区人民的支持和信赖。 

  聚焦作风,着力提升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大力根治庸懒散软奢等顽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缩文件、会议数量。启动公务用车改革,规范配备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做到勤俭办一切事情。坚持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和一线问政,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化跟踪问效管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转变职能,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主动适应政府履职新常态,实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以“三个清单”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探索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努力向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产品。 

  依法治区,着力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凡未经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或审查不合法、评估不合格的重大决策事项,一律不提交会议研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评价、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等依法行政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系统开展公务人员法治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逐步推行综合执法,坚决防止部门利益固化,杜绝随意执法、人情执法。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信访等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位社会公民。 

  从严治政,着力推进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不断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落实“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五项工作”规定。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信息公开。积极开展电视问政、微博问政等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媒体和公众监督,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常态要有新担当,新任务要有新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用实打实的作风干工作,用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新原州,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有关情况说明 

  1、自治区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选择100个年销售收入3000万至4亿元左右,成长性好的中小型企业作为“百家成长”企业,制定发展目标和扶持政策,促其尽快成长;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下小企业中确定1000家为“千家培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加快发展。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组织实施,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3、“三新”工程:即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工程,是自治区实施的以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平台,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基础,建立日用消费品农村经营消费网络和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4、“五城联创”:即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5、“网格化”管理服务:即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6、“五到农家”:即道路、供排水、清洁能源、垃圾处理和优美环境五到农家。 

  7、“53211”产业扶贫计划:即每个贫困户养5头牛或30只羊,种20亩牧草,稳定输出1个技能型劳动力,每年收入10万元。 

  8、“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9、“1411”:第一个“1”是加快推进以原州区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4”是加快西吉、隆德、泾源、彭阳4个大县城建设;第二个“1”是规划建设10个连接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农村的中心镇;第三个“1”是规划建设100个示范幸福村。 

  10、“七免一救助”:“七免”,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治疗先天性疾病患儿、筛查新生儿四种代谢性疾病、筛查听力障碍疾病、筛查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一救助”,即对农村孕产妇急救、筛查出的农村乳腺癌和宫颈癌患者治疗给予救助。 

  11、“千村电商”工程:指自治区要建设15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10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力争全区特色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50亿元。 

  12、“五美”标准:即风景美、街区美、功能美、生态美、生活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区信息中心

电子邮件:yzqxxzx@163.com

宁ICP备1000074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