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21014/2024-00187 | 发文时间 | 2024-09-15 |
发布机构 | 原州区卫生健康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减盐,为健康加分! |
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为“9·15”减盐周,向公众宣传“就要5克”减盐理念, 传播低盐饮食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践行减盐行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人人行动,全民控盐”。
一、食盐过多的危害
食盐不仅是美味佳肴的重要调味品,同时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必需的钠元素,钠元素对于调节机体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正常血压等也起到重要作用,但高盐(钠)摄入可增加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和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
有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mmHg和1.2mmHg,高血压患者将钠盐每日摄入量控制在不超过6g,可获得收缩压2-8mmHg的下降效果。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减盐是预防心脑血管病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措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具性价比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
二、盐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食物中的隐性盐。除了烹调用盐,预包装食品,如加工鱼类、肉类、蔬菜、豆类等制品,以及方便食品、焙烤食品,调味品、预制菜、外卖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中也包含了盐。此外,天然食物(如粮谷、蔬菜、水果、肉、禽、鱼、蛋、豆等)中通常也含有一定量的盐。
三、不同人群的减盐标准
在家庭餐桌上,每位成员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减盐标准:
幼儿期:2至3岁,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2克。
学前期:4至6岁,食盐量应控制在3克以内。
学龄期:7至10岁,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4克。
青少年与成人:11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克以下。
慢性病患者:应更加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摄盐控制量注意要比正常人更低一些。
减盐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在掌握日常每天的食盐个人用量基础上,每餐减少5%到10%的盐,适应2至6周后,再减少5%到10%,循序渐进,逐渐降低摄入量,最终达到每天“盐不过5”的目标。
四、家庭烹饪控盐很重要
1.合理选购食材:以低钠盐替换传统食盐;优先选择新鲜的肉类、鱼类、蛋类、蔬菜和水果,在不加或少加食盐的情况下它们依旧美味可口;留心那些预包装食品的配料表和营养标签,挑选钠含量较低的食品;检查调味品的含盐量,培养查看食品营养标签中“钠”含量的好习惯;减少购买酱菜、腌肉、蜜饯、罐头、膨化食品、挂面、面包和饼干等钠含量较高的食品;选购预制菜时,考虑食材、配料和加工方式,倾向于那些采用低盐烹调手法的菜肴。
2.科学烹饪:使用限盐勺、限盐瓶等工具来控制盐的用量;善用葱、姜、蒜、辣椒、柠檬、香菇、芹菜、香菜等天然食材和调味料来增添风味;调整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少用红烧、酱爆等高盐方式;晚放盐好于早放盐。
五、单位食堂、餐饮机构如何减盐?
1.个人点餐时主动“少盐”。无论是外出就餐还是点外卖,都要记得主动要求“少盐”;多选择那些蒸煮、清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清淡口味菜品,优先选择菜单上标示低盐的菜品。
2.食堂、餐饮机构主动减盐。单位食堂、餐饮机构除了在烹饪过程中参考家庭减盐技巧外,还可以这样来减盐:积极主动创建营养健康食堂和营养健康餐厅;建立用盐登记制度;厨师接受低盐菜品制作的技能培训;标识菜品的盐含量;改良创新,提供低盐菜品;服务人员主动询问顾客是否有减盐需求。
六、超市购物关注营养成分表
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重要信息,大家可从营养标签中直接了解食品的钠含量水平,是否为低钠产品(钠含量≤120m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等信息,通过比对选择钠含量相对较低的食品。
注意减少选购钠含量高的酱腌菜,腌腊肉制品,蜜饯等食品,关注挂面、面包、饼干等含有较多隐形盐的食品的选购。
购买含盐调味品(如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等)时建议对同类产品进行比较,选择“钠”含量相对较低的调味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去超市中低盐、低脂食品专柜选购健康食品。选购预制菜时,主动了解预制菜所用的食材、配料、加工处理方式等,选择低盐烹调方式所制菜肴。
七、想要控盐,可以试试这3招!
研究表明,减少5%至10%的烹调用盐通常不会对菜品口味产生明显影响,每个人的口味都是可以一点点逐步改变的。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盐摄入过高危害健康,并且决心要做些什么,可以看看以下3条:
①首先可以先学会使用限盐勺或限盐罐控制用盐量,同时记录家庭用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②其次,要知晓酱油、蚝油等常见调味品是含盐大户,都要尽可能减少使用频次和每次使用量;
③再次,要改变一些日常生活小习惯,比如居家烹饪时临出锅前再放盐、点外卖时备注“清淡、少盐”、餐馆点餐后叮嘱服务员少放盐。
轻盐生活,健康每一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区信息中心
电子邮件:yzqxxzx@163.com
宁ICP备1000074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2000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