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情况判断
六月份原州区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偏高,日照充足。降水量为61.2㎜,与历年同期值46.5㎜相比多14.7㎜,其间部分区域出现了2次短时冰雹天气,致使不同作物受损。七月上旬原州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旬最高温度28℃,最低12℃,平均气温为24℃,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偏高2.3℃。
本监测周期内7月4日至7日原州区大部分区域出现了阶段性降雨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在0.7-17.5㎜之间,最大累计降水量出现在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17.5㎜,最大小时降雨量2.7㎜。过程具体站点累计降水量如下表。
乡 镇 | 站 名 | 累积值 | 乡 镇 | 站 名 | 累积值 |
黄铎堡镇 | 老庄村 | 0.7 | 彭堡镇 | 蒋口村 | 8.6 |
黄铎堡镇 | 金堡村 | 6.5 | 开城镇 | 寇庄村 | 17.5 |
三营镇 | 孙家河村 | 7.5 | 开城镇 | 冯庄村 | 10.0 |
三营镇 | 赵寺村 | 7.6 | 寨科乡 | 东埫村 | 5.5 |
中河乡 | 丰堡村 | 6.5 | 河川乡 | 寨洼村 | 5.5 |
中河乡 | 黄沟村 | 9.5 | 张易镇 | 盐泥村 | 12.4 |
头营镇 | 大疙瘩村 | 9.5 | 张易镇 | 张易村 | 12.6 |
头营镇 | 马园村 | 8.0 | 张易镇 | 陈沟村 | 11.1 |
头营镇 | 二营村 | 9.6 | 官厅镇 | 郑磨村 | 5.5 |
炭山乡 | 炭山村 | 9.8 | 官厅镇 | 刘店村 | 5.6 |
彭堡镇 | 别庄村 | 6.8 | 原州区 | 城 区 | 14.8 |
寨科乡 | 蔡川村 | 5.8 |
二、原州区温度变化趋势预测预报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盛夏期(7-8月)多以晴转阴天气为主,气温偏高,降水280㎜左右,与常年相比接近,平均气温25℃。可能出现阶段性持续高温天气,增加作物高温热害、干热风、日灼等气象灾害风险和干旱风险,且雷雨、大风易造成作物倒伏,影响作物灌浆及收获。
具体变化如下:
10日,全区多云,东南风2级,气温16℃-26℃;
11日,全区晴,东南风1级,气温15℃-27℃;
12日,全区晴转多云,东南风2级,气温17℃-28℃;
13日,全区多云,东南风3级,气温15℃-28℃;
14日,全区多云,东北风1级,气温16℃-25℃;
15日,全区多云,东南风2级,气温15℃-26℃;
16日,全区中雨转阴,东南风2级,气温14℃-20℃;
17日,全区中雨转阴,东北风1级,气温16℃-25℃;
18日,全区中雨转阴,东南风3级,气温16℃-26℃;
19日,全区阴,东北风2级,气温16℃-27℃;
三、土壤墒情监测分析
本次8-9日对原州区11个乡镇22个监测点进行取样。除部分区域膜下干土层厚度为4-10㎝外,其余田块均为正常。评价结果:0-40㎝平均土壤相对湿度较2023年同期增加1.7%。0-10㎝含水量10.7%-30.6%之间,平均值为20.1%,环比增加5.3%,表层墒情湿润;0-20㎝含水量在12.7%-33.1%之间,平均值22.5%,环比增加2.5%,墒情湿润(川旱和保护地均值20.5%,环比增加3.1%,水浇地均值25.5%,环比减少3.3%);20-40㎝含水量11.7%-32.2%之间,平均值22.4%,环比增加0.9%,墒情湿润(川旱地均值19.5%,环比增加0.9%,水浇地均值26.7%,环比增加0.9%);0-40㎝土壤含水量在13.1%-32.7%之间,平均值22.5%,环比增加1.7%,墒情湿润(川旱地均值20.0%,环比增加2%,水浇地均值26.1%,环比增加1.3%)。
经过对监测数据的全面分析,原州区农田在0-40㎝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稳定在13.1%至32.7%的范围内,平均值为22.5%。相较于前期数据,这一数值有所提升,增长了1.7%。这一增长趋势表明,补充灌溉区域的整体土壤湿度良好,湿润程度较高。同时,旱作区域在近期降雨的影响下,土壤水分下渗明显,土壤湿度相较于前期增加了2%,为后期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农事建议
(一)全区范围内的冬小麦收获工作已基本接近尾声,除了南部一些阴湿地区因为气候条件的限制还未开始收割之外,其他各个区域的小麦收获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对于还未开始收获的区域,建议农户要尽可能地加快收割的进度,争取做到黄一块收割一块,确保所有的粮食都能顺利地收入仓库。已经收获完毕的田块,也要及时地进行翻晒,为接下来的复种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各玉米种植区域,田间管理工作同样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目前危害较大的粘虫、棉铃虫以及双斑萤叶甲,可选择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高含量)、乙酰甲胺磷、乙基多杀菌等药剂的混配制剂,同时再加入有机硅助剂以提高防治效果。在喷雾的过程中,要确保喷雾的均匀性和全面性,包括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粘虫的危害。
(三)对于春小麦种植区,需要积极地预防干热风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施用叶面肥,以增强小麦的抗衰老能力,并促进小麦籽粒的灌浆。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小麦锈病、白粉病、粘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健康。
(四)随着近期气温的逐渐升高,是各类作物病虫害迅速发展的最为活跃时期。因此,各乡镇需要高度重视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的病害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有效地避免或减轻病害的蔓延和暴发。
(五)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区域,需要对大豆进行化学控旺。控旺药剂的选择应该在初花期至结荚期进行喷施,以确保大豆开花后再进行施药(每亩喷施5%的烯效唑30—52克,间隔10天喷施一次)。对于那些还未开花的大豆,即使植株高度较高也不宜进行喷施。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硼肥、钼肥、菌肥等其他肥料一起使用,以控制大豆枝叶的旺长,促进分枝,提高开花收粉率,促进开花结荚,使荚果饱满,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将大豆植株的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六)“三夏”期间,短时强降水、雷雨、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因此,各区域需要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并做好防雷、防雹等相关工作。同时,也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以减轻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