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目录 > 水源地保护

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原州区1-4月优良天数108天

时间:2019-06-04
来源:原州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6月3日上午,固原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全市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并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

一、2018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一  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固原市(原州区):2018年固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5%,较2017年提高了0.8%。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75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度持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全区五地市及宁东综合指数中排名第一,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二  水环境质量状况

固原市地表水共监测7条河流15个断面,2018年I-III类优良水质断面9个,占60.0%;Ⅳ类水质断面4个,占26.7%;V类及以上水质断面2个(夏寨水库和沈家河水库),占13.3%。

清水河三营断面,水质达标率90.1%,全年平均水质为Ⅳ类水质,与2017年同期相比提升了2个水质类别,达到Ⅳ类考核目标要求。水质明显好转。

三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

固原市开展监测工作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计11个,其中地表水水源地8个,地下水水源地3个,所以水源地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四  2019年1-5月环境质量状况

1、大气质量状况

今年1-4月,固原市及原州区共计有效监测天数120天,优良天数108天,优良天数比例90.0%,与上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增加8天,优良天数比例升高6.7%。其中PM10(可吸入颗粒物)均值94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PM2.5(细颗粒物)均值34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1%。综合指数在全区排名第一,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2、水质量状况

2019年1-5月全市I-III类优良水质断面9个,占60.0%;Ⅳ类水质断面4个,占26.7%;V类及以上水质断面2个(夏寨水库和沈家河水库),占13.3%。五河(清水河、渝河、葫芦河、茹河、泾河)出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

清水河三营断面,水质类别平均为IV类水质,与上年同期相比(IV类水质)无明显变化;


二、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一  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

一是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涉及固原19项问题,已完成18项,正在整改1项(6月份完成工程建设,11月组织环保验收销号)。二是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反馈问题,我市整改任务10项,目前已完成4项(需要2018年完成的共1项已完成,需要2019年完成的共3项已完成),正在按时序进度推进的6项(其中需要长期坚持的3项,需要2020年完成的3项)。

二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1、坚持“五河共治”,打好碧水攻坚战。

按照“源头治理—河道治理—流域治理”思路,开展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五河共治。在治理目标上,坚持工程措施和管控措施一起上,彻底消灭V类水体,确保各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一是深入推进五河治理项目建设。今年对全市26个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二是进一步排查整治排污口。把杜绝污水入河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组织力量,持续深入排查整治。对五河流域排查出的108个入河排污口开展了“回头看”,其中:封堵74个,提标改造19个,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并网处理的15个。三是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在线监控系统运行监管,确保一级A稳定排放。四是严格落实河长制。认真履行各级河长职责,定期召开河长制联席会议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不定期开展巡河,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五是持续实施“清河”行动。集中清理五河河道内垃圾及违法违规设施,今年各县(区)累计出动人员1900余人次,机械120余台(次),清理河道约80公里,垃圾400余吨。六是保障生态基流。合理调蓄水库水资源,结合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保证河道有长流水。

2、坚持“四尘同治”,打好蓝天保卫战。

坚持扬尘、煤尘、汽尘、烟尘“四尘同治”,一是强化扬尘污染治理。对市区建筑、拆迁工地、裸露地面等严格落实6个100%抑尘措施。在市辖区重点建筑、拆迁工地、企业安装大气污染微观站24台,热点站40多台,为大气环境精准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强化湿法保洁和雾炮降尘,增加城区道路清扫、洒水、保洁频次,提高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二是强化煤尘污染治理。实施清洁煤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和供热锅炉环保设施提标改造项目,确保达到超低排放。三是强化汽尘污染治理。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农用车、运行,加大老旧车辆淘汰力度,加强机动车检测,强化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四是强化烟尘污染治理。对烟尘排放重点企业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污染物治理设施的运行、是否存在偷排、在线监测数据是否达标等,确保达标排放。对“散乱污”企业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3、坚持固废危废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一是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督促企业落实防扬散、防渗漏等环保措施,加强规范管理。二是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残膜回收、严控农药化肥用量,减少土壤污染风险,残膜回收率达90.4%,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负增长。三是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和整顿工作。强化城镇垃圾收集处理,全市范围内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配套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四是加强重金属企业排查。对涉重金属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督促企业落实清洁生产。五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今年计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项目15个,争取自治区财政以奖促治补助资金6800万元,惠及群众20172户,2019年底前,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15%。

三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

一是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对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设施点位进行了全面核查,“绿盾2017”、“绿盾2018”共排查456处点位已整治到位并销号455处,1处正在整改(六盘山水泥厂正在开展搬迁工作)。共拆除设施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生态修复面积约115万平方米。二是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编制《固原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目前进入评审阶段。同时有关县(区)正在同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  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六项机制”

一是靠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多方联动”的常态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生态环境问题销号机制。对中央、西北督查局、自治区各项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单位、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和整改要求,实行验收、现场核查、公示及台账建立等销号管理。三是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智慧环保,实现对全市生态环境的长效监测监控和预警。四是建立环境行政执法联动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法检两院、公安、自然资源、住建、运管、市场监管、原州区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五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常态化开展市级环保督察,对中央和自治区级环保督察以及市级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察督办,确保落实到位。六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机制。市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效落实。

五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机构监测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制定印发了《固原市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人员均已到位,县级综合执法机构人员和监测机构人员已基本到位。市生态环境局正在会同编办、财政、人社、档案等部门开展人员转隶、国有资产、档案移交等相关工作,计划6月底完成改革工作。

六  加快实施2019年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重点项目

今年计划实施固体废物堆场治理项目、医疗废物集中处理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湿扫抑尘项目、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执法监测设备及平台建设项目共44个,安排资金5.7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